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近年来,我院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秉承“实践、创新、竞争、和谐”的校训,自强不息、创业创新,辛勤耕耘在各自岗位上,谱写了学院科学发展的华美篇章。同时,也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先进典型。值此第32个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们将陆续编发学院教学名师风采录,供大家互相学习借鉴。
希望全校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肩负起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争做“四有”好老师,为学院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最后,谨祝学院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节日快乐、工作顺利、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庆祝第32个教师节系列报道:汪志锋老师
从教三十多年,愈发热爱教育、关爱学生,愈加离不开三尺讲台,为自己从事天底下最阳光的职业倍加欣慰。
汪志锋老师深知自己从教的追求与大学对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追求息息相关。数学教学既要教给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更要发掘学生的求知欲望,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促进学生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人。“受教者”与“施教者”在教学中相辅相成。“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理念强调了“教”和“学”在教育中的相辅相成的作用。在大学阶段强调“学”的重要性的理念逐渐被大家所接受和尝试,教师更要清楚地认识到,教师的课堂授课如同点燃的蜡烛之光,强度或有区别,只有亮度足够大,才能照得远、照得久。
汪志锋老师深知教师的素养关乎着学生大学生活的价值与未来人生的品质,这种素养要求老师深怀爱心和耐心,以热忱的情怀爱职业、爱学科、更爱学生,以坚持的神态始终专注学问的累积与人才的培育。有这份情怀和神态,就能支撑自己在教学的群体生活中宁静致远,从而召唤学生挑战自我、完善身心,让课堂教学成为一种生命体验和生活方式。教师作为道德的化身和传播、引领社会道德风尚的人,必须以身示范,严守社会道德规范;必须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为家长、学生着想,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必须追求崇高的理想,引导学生求真向善;必须奉献与牺牲,对教育怀有生命的执着和宗教般的情怀。教育的本质,就在于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引领,让学生具有崇高的理想,健全的人格,科学的精神,美好的品德。
汪志锋老师深知大学的教学意味着对专业课程内在教学规律的遵循与探索。唯有优秀的教学方案、科学的教学方法和卓有成效的实施过程才能促使学生真正获得扎实的职业功底和专业视野,这就要求老师不仅师而能范,而且着眼青出于蓝。“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今天的大学课堂,网络资源正在给老师和学生的学习带来诸多的便利,新的教学范式如慕课、翻转课程、微课、可汗学院授课模式等基于现代通讯技术的网络资源和传播模式层出不穷,对数千年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形成极大挑战。面对教学范式改革浪潮,反思和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客观认识新型教学方式并做到有效消化与吸收,既是教师的份内之职,也是与时俱进的一种表现。
最后,汪志锋老师也深知自己的教学是教师团队中所有教师从教长链中的一环。在大学这个精神成长的摇篮里,所有教师的业绩都最终体现于桃李天下,任何一个学生的任何一点长进都得益于不同教师在不同层面上的精心呵护,正是所有教师默默耕耘而不事张扬、穷情育才而不求回报的精神氛围给予了我持续从教的自信、执着与从容。